更新時間:2016-03-01 11:56:03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富姓的來源_富姓起源_富姓的來歷
起源
源于姬姓
出自周襄王時期姬姓大夫富辰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jù)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期,周王室有個大夫名姬辰,是周天子的親戚,在朝中身居高位,很有權(quán)勢,直言敢諫,不避貴胄,為人稱道。姬辰是周王朝宗室貴族,因其封地在富邑,所以世人稱其為富辰。周襄王姬鄭執(zhí)政時期,為了籠絡(luò)翟人,周襄王打算娶翟人之女為妃。富辰又反對,周襄王不聽,堅持娶翟女叔隗為妃。周襄王八年,翟人聯(lián)合諸戎攻周,周王室打不過翟人,富辰為了保護周襄王血戰(zhàn)至死,同宗族的數(shù)百人與他一起皆戰(zhàn)死于沙場,無一退卻。后來周襄王反敗為勝,經(jīng)歷了此次事件,悔恨不已,隆重斂葬了富辰及其子弟兵。史稱富辰為春秋第一忠臣。在富辰的后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奉富辰為富氏的得姓始祖,是為齊郡富氏。
源于姜姓
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公族大夫富父終甥,屬于復姓省文簡化為氏。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公族大夫,復姓富父,名終甥,為炎帝之后。富父終甥為魯國大將,驍勇善戰(zhàn),曾在周頃王姬壬臣四年農(nóng)歷10月率軍在咸邑擊敗侵擾的北狄民族,并捕獲其首領(lǐng)僑如,“富父終甥樁其喉,以戈殺之,埋其首于子駒之門,以命宣伯。”這個“宣伯”就是魯國大夫公孫僑如,為魯桓公姬允(姬軌,公元前711~前694年在位)的五世孫,因與北狄首領(lǐng)僑如同名,因此富父終甥覺得有趣,要告之公孫僑如。在富父終甥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分衍有許多姓氏:富父姓、富姓、終姓、鐘姓、甥姓等,皆世代相傳,其富氏是濟陰富氏。
源于蒙古族
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1)蒙古族巴顏氏,亦稱巴雅氏,源出遼國時期的五國部,以部為氏。遼國在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五年,被金國、北宋聯(lián)手滅亡之時,部分五國部族人歸入金國女真完顏部。金國在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三年,被蒙古、南宋聯(lián)手滅亡之時,這部分五國部族人被強入蒙古部落,稱巴顏氏,分居于松花江流域、虎爾哈、木倫、齊齊哈爾、敖漢等地。后金政權(quán)建立之后,大部分巴顏氏回歸滿族,滿語為Bayan Hala,漢義“富裕”,統(tǒng)一編入鑲黃旗,成為后金政權(quán)的中堅力量,在明神宗朱翊鈞萬歷四十七年,鑲黃旗巴顏氏部族在攻克撫順、清河的戰(zhàn)役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著名的“撫順戰(zhàn)役”在滿清史冊中稱“薩爾滸之戰(zhàn)”,是后金政權(quán)正式向沒落的明王朝宣戰(zhàn)的開端。蒙古族、滿族巴顏氏,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富姓、白姓、于姓等。
(2)蒙古族卓特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卓陀部,金國滅亡后被虜入蒙古族,世居錫喇塔拉、義州、巴林等地。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uwete Hala。清朝中葉以后所冠漢姓多為富氏、趙氏等。
源于滿族
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
(1)滿族富察氏,亦稱傅察氏、富爾察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的蒲察氏,金國時期為女真蒲察部,以部為氏,滿語為Fuca Hala,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人改漢姓為富氏。
(2)滿族富義氏,滿語為Fugi Hala,世居地待考,多冠漢姓為富氏。
(3)滿族多錦氏,亦稱多金氏,源出唐朝末年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獨斤氏,金國時期稱獨吉氏,以姓為氏,世居黑龍江索多理村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多冠漢姓為富氏。
(4)滿族富爾庫魯氏,亦稱富勒庫嚕氏,滿語為Fulkuru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有人改漢姓為富氏。
(5)滿族富色哷氏,滿語為Fusere Hala,漢義“花椒”,源出金國時期女真蒲速烈部,以部為氏,世居屯昂阿,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多冠漢姓為富氏。
(6)滿族富森氏,亦稱敷臣氏,滿語為Fuse Hala,漢義“孿生的”,世居開原,多冠漢姓為富氏。
(7)滿族富蘇瑚氏,滿語為Fusuhu Hala,世居吉林烏喇,多冠漢姓為富氏。
(8)滿族富思庫氏,滿語為Fusuku Hala,漢義“噴壺”,世居墨洛古,后多冠漢姓為富姓、馮姓等。
源于錫伯族
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黑龍江志稿·人物志》記載:錫伯族額爾庫勒氏,亦稱額爾克勒氏,世居黑龍江流域。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Erkule Hala。清朝中葉以后,錫伯族、滿族額爾庫勒氏多冠漢姓為富姓、鄂姓、額姓等。
源于赫哲族
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赫哲族富勒哈氏,亦稱富爾哈氏、付特哈氏、富勒察氏、富勒洪阿氏、富勒瑚氏、伏爾哈氏,世居佛阿拉。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Fulha Hala,漢義“布施”。清朝中葉以后,赫哲族、滿族富勒哈氏多冠漢姓為富姓、楊姓、付姓、傅姓等。
源于達斡爾族
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達斡爾族鄂濟氏,世居葉赫、烏喇、輝發(fā)、哈達、松花江以及黑龍江沿岸。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gi Hala,漢義“森林”。清朝中葉以后,達斡爾族、滿族鄂濟氏多冠漢字漢姓為富氏。
源于僳僳族
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清末民初,有加拿大傳教士 James Ostram Fraser 來華,他到中國后,向滿清政府請改漢姓為富能仁,富氏是滿清貴族的姓氏,以富為姓,說明滿清政府當時對他的尊重。之后,富能仁深入到西南地區(qū)傳教。富能仁,公元1886~1949年,祖籍蘇格蘭,是一位杰出的鋼琴家,二十歲即在倫敦舉行第一次鋼琴演奏會,那時他正在倫敦皇家學院選修工程科系,他的數(shù)學很好,加上對音樂的造詣,真是才華洋溢,前途無限。然而,他卻選擇在畢業(yè)后到遙遠的中國云南傳福音給僳僳族人。剛開始,富能仁一點僳僳族語都不懂,他就把僳僳族語用英文符號標示在紙上。富能仁看見那時僳僳族人落后的生活,覺得唯有從信仰與教育著手,才能提升他們的生活。于是,他花費許多時間為他們創(chuàng)造僳僳族文字,到1915年,僳僳族文字創(chuàng)造完成,被稱為富氏文字,文字的組合像大寫拉丁文字母,其中有些字母是反寫或倒置,并附以標記以示聲調(diào),以表達僳僳族語言特別的音調(diào)。從此,僳僳族人的后代可以接受教育,文化生活獲得了極大的改善。富能仁在僳僳族人中工作了三十年之久,于1949年逝世在他所熱愛的僳僳族人中間,終年六十三歲,葬在中國云南。僳僳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傳教士,有許多人以其漢姓為自己的家族姓氏,皆稱富氏,世代相傳。
遷徙
富氏人口總數(shù)到2009年1月為止,在中國大姓氏排名里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但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十九位門閥。富氏最早發(fā)祥于今山東中西部地區(qū),早期主要在山東、河南一帶居住繁衍。漢、唐時期,富氏族人在齊郡形成郡姓望族。宋朝以后,因戰(zhàn)亂、仕宦等原因,逐步擴散到浙江、江蘇等江南廣大地區(qū)以及陜西、遼寧等地。滿族富氏是當今富氏家族中最為龐大的一支。遼東地區(qū)滿族中的富氏與傅氏,為同一原始滿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與傅二者之間,只是在冠用漢字時所出現(xiàn)的同音異字。滿族富察氏是清朝道光末年,仿效漢族文化習俗,取其滿族多音節(jié)姓氏中的第一個音節(jié)富、傅,而冠用的漢字姓。早在明朝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遷徙中,曾經(jīng)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縣境內(nèi)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為氏。其氏族甚繁,散處于沙濟、葉赫,長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滿洲鑲黃旗人,世居沙濟地方,后金初年率族眾投歸,清太祖努爾哈赤將族眾編為半個佐領(lǐng),由其統(tǒng)領(lǐng)。”族眾在女真各部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多有業(yè)績,史料中立傳之人達十數(shù)人之多。富察氏宗族在明朝以前的遷徙足跡,他們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龍江中下游地區(qū)。氏族在隨著歷史上女真人的數(shù)次大規(guī)模遷徙而逐步南遷。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遷徙途中遺留下多處氏族居住過的遺址,在《宗族譜》書中所記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處。
富氏最早發(fā)祥于今山東中西部地區(qū),早期主要在山東、河南一帶居住繁衍。
漢、唐時期,富氏族人在齊郡形成郡姓望族。
宋朝以后,因戰(zhàn)亂、仕宦等原因,逐步擴散到浙江、江蘇等江南廣大地區(qū)以及陜西、遼寧等地。滿族富氏是當今富氏家族中最為龐大的一支。遼東地區(qū)滿族中的富氏與傅氏,為同一原始滿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與傅二者之間,只是在冠用漢字時所出現(xiàn)的同音異字。滿族富察氏是清朝道光末年,仿效漢族文化習俗,取其滿族多音節(jié)姓氏中的第一個音節(jié)富、傅,而冠用的漢字姓。
早在明朝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遷徙中,曾經(jīng)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縣境內(nèi)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栋似鞚M洲氏族通譜》記有:“富察,本系地名,因以為氏。其氏族甚繁,散處于沙濟、葉赫,長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滿洲鑲黃旗人,世居沙濟地方,后金初年率族眾投歸,清太祖努爾哈赤將族眾編為半個佐領(lǐng),由其統(tǒng)領(lǐng)。”族眾在女真各部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多有業(yè)績,史料中立傳之人達十數(shù)人之多。
富察氏宗族在明朝以前的遷徙足跡,他們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龍江中下游地區(qū)。氏族在隨著歷史上女真人的數(shù)次大規(guī)模遷徙而逐步南遷。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遷徙途中遺留下多處氏族居住過的遺址,在《宗族譜》書中所記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