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6-03-02 13:34:27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丹姓的來源_丹姓起源_丹姓的來歷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尹祁姓,出自堯帝之子丹朱,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以血緣背景論,追本溯源,丹氏的源頭乃堯帝之子丹朱。堯帝,姓尹祁,號放勛。因他在十五歲時曾被兄長摯封于唐,故稱“唐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稱號。由于堯德高望重,人民皆傾心于堯帝。他嚴(yán)肅恭謹(jǐn),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jié)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jié)如一家,和睦相處。堯為人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堯帝逝世后,丹朱才回到華夏部落去奔喪,因舜帝的“謙讓”,丹朱曾稱帝三年,但大臣們?nèi)寂艿胶幽现先コP舜帝而不仕事于丹朱。于是,舜得意地嘆曰:“天也!”便順應(yīng)天意和人民的呼聲再次登上了帝位,這段歷史就被后世稱為“堯舜禪讓”。但畢竟故丹朱當(dāng)了三年天子,故而在《竹書紀(jì)年》、《山海經(jīng)》等古籍中,也稱丹朱為“帝丹朱”。因丹朱為三苗首領(lǐng)并且曾稱帝三年,所以在南方各民族聚居的地區(qū)一直地位崇高,被湖廣地區(qū)民眾奉為“衡山皇”、“丹朱皇”。之后來,舜帝把丹朱敕封到房邑(今河南遂平)為諸侯。這在史籍《竹書紀(jì)年》中稱為“丹朱避舜于房”,是說丹朱尊父命而讓天下于舜,自己遠避于房邑。丹朱什么時候去世的,史書中沒有記載,但記載了他死后由其子陵襲封,并以封地為姓氏,后世稱“堯帝世孫,得邑為姓”,也就是房氏,世代相傳延衍。一直到了周景王姬貴十六年(楚靈王羋圍十二年,公元前529年),楚靈王發(fā)兵吞滅了房國,強遷房國貴族的一支于防渚(今湖北房縣),這就是房侯“被封支子于房竹(防渚),曰房竹公”的來源。
在丹朱的后裔子孫中,很早就有以先祖名號“丹朱皇”、“帝丹朱”為姓氏者,即稱丹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于古巴蜀土著民族,出自古巴蜀人巫丹部落的一個分支,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在遠古大巴山的東段丹頂山區(qū),有一土著民族丹部落,是古巴蜀人的重要分支,一向與巫部落聯(lián)盟。按口傳歷史的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巴蜀人中有巫氏和丹氏兩個民族,住于大巴山的東段丹頂山區(qū)(丹頂峰),后代傳人為了紀(jì)念巫、丹兩族的原居地,故而江后來遷居之地的太和山(仙室山)改以諧音的“武當(dāng)”而記之,就是今天著名的武當(dāng)山,山下之水也改稱為丹江,由于群居之地位于丹江入長江的匯合處,所以稱其為“丹江口”,千載沿稱之。
丹氏族人,即為原古巴蜀人中居于丹頂山區(qū)人群,后以丹頂峰之名為姓氏,稱丹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于“邵族”,出自臺灣土著“邵族”部落,屬于漢化改姓為氏。“邵族”丹氏,為臺灣省日月潭“邵族”中著名七大姓之一。“邵族”人的七個姓氏依人數(shù)多少分別為:毛氏、石氏、袁氏、陳氏、高氏、白氏、丹氏。“邵族”人自稱“以達邵”,“邵族”是臺灣省有關(guān)學(xué)界對當(dāng)?shù)赝林褡宸诸惖慕Y(jié)果,土著語原義就是“人”,拉丁語為Ita Thao或Ida Sau,有考證為臺灣省原住民的一支,古代一直聚居于今南投縣的日月潭一帶,臺灣學(xué)者大多認(rèn)為其屬于“平埔族”。根據(jù)“邵族”的口傳歷史,其祖先是追獵一群白鹿,翻越了阿里山,在日月潭一帶形成了一個民族群落。“邵族”人深受祖靈信仰的影響,敬畏自然,但近百年來因漢族人的移入,以及在日據(jù)時期日寇的侵略,使“邵族”原有的領(lǐng)地范圍和文化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邵族”人口數(shù)量很少,以前僅六百四十余人左右,是臺灣省人口數(shù)量第二少的原住民族群體。1999年臺灣發(fā)生了“九二一大地震”,曾使八成以上的邵族人居所倒塌毀壞,全族人口只剩二百八十三人,因此在震后,全族曾一起暫時遷往臺北市的明水路一帶居住。“卲族”曾經(jīng)是水沙連地區(qū)最有勢力的族群,“水社”是日據(jù)時期的主要聚落之一,F(xiàn)在則以伊達邵(即日月村,舊稱德化社)為居住中心。日月潭地區(qū)的“邵族”人數(shù)并不多,且族人中還分屬七個姓氏家族,除了昔日居住在水里鄉(xiāng)的白氏家與全族人較疏離外,其余姓氏家族都在部落群體內(nèi)或祭儀中有專屬工作,頗為特殊。
事實上,“邵族”人的姓氏不只有七個,還有筆氏和朱氏,但由于其人數(shù)實在太少了,因此就被瓦解分劃到七個姓氏群體之中,對外以其所依附的大姓為稱。
第四個淵源
源于回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回族在明朝中期“土木堡之變”之后開始出現(xiàn)丹氏,詳實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第五個淵源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漕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nèi)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qū)),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aodan Hala,后多冠漢姓為丹氏、常氏等。
第六個淵源
源于達斡爾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黑龍江志稿·氏族志》記載:
達斡爾族阿爾丹氏,世居黑龍江兩岸,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dan Hala。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丹氏、阿氏、安氏等。
第七個淵源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瑪爾丹氏,滿語為Mardan Hala,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清朝中葉以后有冠漢姓為丹氏者。
⑵.滿族圖克坦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徒單氏、禿丹氏,金國時期為女真徒單部,以部為氏,滿語為Tuktan Hala,漢義“初始”,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fā)河口、拉發(fā)河流域、雙陽縣境)、蘇完(今吉林雙陽河流域)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丹氏、初氏、都氏、圖氏、杜氏、單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