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6-03-01 17:20:42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竺姓的來源_竺姓起源_竺姓的來歷
基本介紹
竺[竺、笁,讀音作zhú(ㄓㄨˊ)]
竺(Zh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竹姓,以國名為氏,后改為竺生。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國,到了春秋時,其國君之子伯夷、叔齊之后以國名為姓,稱竹氏。至漢代,有樅陽人竹晏,因避仇人而改為竺姓,其后沿用不改。
2、源于古印度,屬于外來姓氏。據(jù)《姓苑》和《漢書·西域傳》等記載,古代印度稱天竺國,有天竺僧人來中國傳教,以國名“竺”為姓。后來,中國僧侶有的隨印度僧人學(xué)經(jīng),也隨師父之姓,成為竺姓。通常認(rèn)為漢代宣帝時竺次為中國竺姓始祖。在釋道安之前,國人入沙門者,皆從俗姓,外國來的僧人都是以國名為姓,比如姓安的是安息人(今伊朗一帶,西方人稱帕提亞),姓支的是月支人(大月支,他們國王的頭被匈奴王當(dāng)作尿壺),姓康的是康居人(今哈薩克斯坦一帶),姓竺的是天竺人,等等!
姜姓竺氏:
夏禹在世之時,曾封炎帝的后裔在臺(今遼寧朝陽市一帶),稱墨臺氏,后來簡稱墨,這就是墨氏的由來。到了商湯時,又將墨臺氏改封在孤竹(今河北盧龍南)。商末,孤竹國君名初,字子朝。子朝生有三個兒子,他覺得小兒子智(字公達(dá))比較能干,便欲立他為國君繼承人。子朝死后,公達(dá)認(rèn)為哥哥允(字公信)是長子,君位應(yīng)當(dāng)由哥哥繼承,自己繼位是有違祖制。而公信則認(rèn)為不能違背父命,堅決不接受。兩人讓來讓去,最后干脆一道離國出走。兄弟二人出走之后,國人便立中子文(字公高)為君。國人后來以國名命氏,便是竹姓。這位大哥的謐號就是伯夷,而小弟就是叔齊。伯夷、叔齊離國之后,在各地流浪了一陣。他們聽說西伯昌是位尊老愛幼的仁君,便去投奔西伯昌。后來姬發(fā)伐紂,他們認(rèn)為這是犯上作亂,以臣代君,反對并阻攔武王發(fā)兵。武王克商后,他們表示不吃亂臣賊子的糧食,不食周粟,跑到首陽山(今山西永濟(jì)縣西南)中,采摘薇菜充饑。后來又有人告訴他們,首陽山也是周室之地,于是他們二人就餓死在那里。到了東漢年間,樅陽侯竹晏認(rèn)為本姓原出于伯夷、叔齊二賢,就在“竹”字下加了個“二”字,改成竺氏了。這就是姜姓竺氏的由來。伯夷的后人,也有稱為伯氏的!所以竺姓也是炎帝的直系血脈治姓!
遷徙分布
竺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零二位門閥。竺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竺姓與竹姓同源。相傳商湯時,禹封炎帝的后代墨臺氏在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縣南),孤竹國國君的后人就有以國名的一字為姓,稱為竹氏。東漢時。樅陽侯竹晏認(rèn)為竹源出自孤竹國兩位賢人,即伯夷和叔齊(二人為商末周初的賢人,因不食亂臣之糧而餓死于首陽山),于是在“竹”字下面加個“二”字,即成了“竺”氏。另外,古時稱印度為天竺國,曾有僧人來中國傳經(jīng)時,為了適應(yīng)漢文化的習(xí)慣,就取一個字為他們的姓氏,而他們被稱為天竺僧,就多以竺為姓。后來,有些僧人在中國定居,而有些漢族的僧人因拜師也隨他們姓竺,這樣,竺姓就在漢人中傳開來。還有,因竺和竹同音,漢代有位本叫竹晏的人改為姓竺,其后人因之。據(jù)《漢書·西域傳》考證。但我國另一部姓氏古籍《姓苑》上說:“竺本姓竹,至漢樅陽竹晏改為竺。”依照《姓苑》的考證,我國的竹氏源流,據(jù)《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孤竹君,姜姓,殷湯封之遼西,令支至伯夷、叔齊,子孫以竹為氏焉,東莞。”望族居?xùn)|海郡(今山東省兗州東南)。
后有吉安郡丞遷于浙江嵊州金庭,為浙江嵊州、上虞、奉化竺姓始祖。 葬于靈鵝村,F(xiàn)寧波奉化多有竺姓人士居住,有后竺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