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當前位置:首頁 > 姓名算命 > 姓氏起源 >

許姓的來源_許姓起源_許姓的來歷

更新時間:2016-02-29 11:17:08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許姓的來源_許姓起源_許姓的來歷


許姓的來源_許姓起源_許姓的來歷

歷史發(fā)展

起源始祖

許(xǔ)姓源出有:

出自姬姓,為顓頊后裔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長子曰樊,樊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顓頊之虛,為昆吾氏,堯舜時期昆吾氏首領許由為當世大賢,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許由為許氏始祖。夏之昆吾為商湯所伐滅,后人遷徙至河南許昌。

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后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fā)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lián)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fā)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周成王時,大規(guī)模地分封諸侯,其中商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為文叔,也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稱為楚國的附庸,戰(zhàn)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后,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該支許氏族人以高陽(今河北高陽舊城)為郡望。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wèi)文公之子姬其許,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衛(wèi)國君主文公姬毀生有公子姬其滸,亦作姬其許,后出任衛(wèi)國大司徒,主管征發(fā)徒役,兼管田地耕作與其他勞役。姬其滸輔佐父親衛(wèi)文公實施減賦稅、少刑法,與民共苦的政策,使衛(wèi)國經濟逐漸繁榮起來,并迅速強大。姬其滸的哥哥就是著名的衛(wèi)成公姬鄭,曾被大夫元咺一度廢黜,后在春秋霸主晉文公姬重耳的幫助下恢復君位。衛(wèi)國大司徒姬其滸留給后世最稱道的,就是從他開始有了“司徒”這一復姓。在姬其滸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春秋戰(zhàn)國時期,“滸”與“許”二字通假,故而亦稱許氏,但讀音作hǔ(ㄏㄨˇ);而更多的姬其滸后裔則以其官職稱謂為姓氏,稱司徒氏。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①順布魯氏多冠漢姓為許氏;②伊拉哩氏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許氏等。

源于其他各少數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清朝以后,在廣西泗城府(今廣西凌云)土司、黎族、瑤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以及北方地區(qū)的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許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許氏。

得姓始祖

許由,字武仲,生于公元前2155年,卒年不詳。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

,堯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讓給他,他固辭不受,隱居箕山,農耕而食。后堯帝又請他作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愿聽到。他死后葬于箕山之巔,堯帝封其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故后人稱箕山為許由山。四千一百多年前,許由活動于潁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年許國之地,故后世許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

遷徙傳播

許氏的發(fā)源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春秋戰(zhàn)國時期,許國為鄭、楚等國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部一帶遷都。許國被楚滅后,除部分遷居今湖北荊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數許姓就地繁衍或北上遷徙。許姓北上最初遷徙之地是冀州高陽(今河北高陽),后有許氏復遷回河南寶豐等地。秦漢之際許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兩省的大部分地區(qū)。此后,北方許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陜西、山西等廣大地區(qū)。許姓南遷始于魏晉南北朝之時。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將佐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唐僖宗時,侍御史許愛鎮(zhèn)守漳州招安,后入晉江石龜。唐代以后,許姓已大舉南遷繁衍于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地。宋末元初,許氏有一支徙居廣東。明代,福建人許沖懷、許申移居臺灣,此后許氏又多次向臺灣遷徙,進而又有移居海外者。遷至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的許氏,有的融入侗、壯、苗、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

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鄭、楚等國勢力強大,許國不斷地遭到這些諸侯國的進攻,由于力量弱小,無力抵御,只能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國伐許,許侯無力抵抗,遂肉袒謝罪,楚國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時,又一次進攻許國,許侯只好再次肉袒謝罪,使其退兵。在這種情況下,許國所能做的惟有遷徙,以避其鋒芒。公元前576年,即許靈公時被迫遷到了葉(今河南省葉縣西南);公元前533年,又遷其國于城父(今安徽省亳縣東南);公元前529年,再次遷回葉;公元前524年,又遷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魯山東南)。公元前523年,許悼公患瘧疾,太子止獻藥,悼公飲后非但沒有治好病,反而送了性命。太子止見闖了大禍,于是便逃到了晉國。此外,楚國有許伯,鄭國有許瑕,晉國有許偃、趙國有許鈞、許歷、魏國有許綰,他們都是因各種原因從許國流亡到各國的,由于無法歸國,便定居于當地。后來幾乎每三至五年就遷徙一次,可見當時其所面臨的局勢之險惡。許國遷到容城后,雖然得到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喘息機會,但是當時周王室衰弱,無力阻止諸侯紛爭,許國這樣的小國仍不能避免被吞沒的命運。這一時期分布在各國的許姓人大都是許國滅亡后被迫遷去的,他們通常仍可保留貴族的身份。但在戰(zhàn)國后期由于社會變革加快,社會分化劇烈,有一部分許姓人已經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貴族地位,如趙人許歷,便是一例,所以他們必須以自己的才干重新博取功勛,以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此外,除了以上諸國外,齊、韓、燕等國也有許姓分布,所從事的職業(yè)五花八門,其中也有處于社會下層的人。通觀這一時期的各國許姓,人數并不很多。形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有二:一是許國本來就是小國,人口有限;二是許國滅亡后,許姓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基礎,他們的活動不為史書記載,故今天便很難了解其全部情況了。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除了高陽地區(qū)有許姓分布外,在今山東、河北、河南、陜西、遼寧、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陜西、河南、河北的人數為最多,也最為集中。在這些地區(qū)也不是均勻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區(qū)域,如陜西主要集中在關中,河南則集中在洛陽及豫南一帶,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隋唐時期

許姓南遷始于魏晉南北朝之時,唐代以后,許姓已大舉南遷繁衍于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許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宋元時期

遼國地處中國北方,其境內許姓分布較少。金國消滅北宋后,占據了淮河以北廣大地區(qū),這里主要是漢族聚居區(qū),所以金朝統(tǒng)治時期許姓分布要比遼廣泛得多。元朝的統(tǒng)治地域廣大,人口眾多,民族復雜,故境內分布有大量的許姓人。此外,這一時期許姓的民族構成也發(fā)生了變化,在少數民族中也出現了不少許姓人。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人口遷徙相對比較頻繁,有的是政府行為,也有因躲避戰(zhàn)亂,從而構成了這一時期姓氏分布的又一顯著特點明清以來的許姓狀況。明清時期是許姓人口的大發(fā)展時期,見之于記載的許姓人數大大地超過了前代。此外,文化素質也大大地提高了,出現了一批學者,考中進士的人數也空前增加。還有一個特點,即這一時期在少數民族中涌現了大批許姓,人數之多遠遠超過了以前歷代的總和。

上一篇:謝姓的來源_謝姓起源_謝姓的來歷
下一篇:薛姓的來源_薛姓起源_薛姓的來歷
相關文章
東方姓的來源_東方姓起源_東方姓的來歷 勵姓的來源_勵姓起源_勵姓的來歷 媯姓的來源_媯姓起源_媯姓的來歷 逄姓的來源_逄姓起源_逄姓的來歷 野姓的來源_野姓起源_野姓的來歷 強姓的來源_強姓起源_強姓的來歷 沈姓的來源_沈姓起源_沈姓的來歷 暢姓的來源_暢姓起源_暢姓的來歷 烏孫姓的來源_烏孫姓起源_烏孫姓的來歷 士姓的來源_士姓起源_士姓的來歷
推薦欄目
生辰八字運勢運程在線排盤抽簽情侶速配民俗預測姓名測試手相圖解面相圖解痣相圖解風水知識周公解夢趣味測試節(jié)日祝福陰陽歷轉換萬年歷
如果您不想在當前使用的電腦留下您的算命記錄,請點擊首頁的“重新測試”按鈕,如果沒有此按鈕,說明您的信息已經清除
周易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民間算卦習俗同樣有著長遠的影響,請科學的對待它們,不要執(zhí)迷其中。
The main provision of this Web site:Free fortune-telling and forecast.
Copyright © dajiazh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大家找算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