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6-02-29 11:06:21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陶姓的來源_陶姓起源_陶姓的來歷
歷史發(fā)展
陶姓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堯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為陶氏之祖。
先秦時以平原陶姓為著,自商周時期到漢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躍于濟(jì)陰、平陽一帶,人才輩出,漢開封侯陶舍,輔助漢高祖劉邦打天下,被高祖封為開封侯,官至左司馬,其子陶青也襲爵拜相。至漢末,青公后裔舉族南徙丹陽,從此陶氏宗族居于吳。陶舍裔孫陶敦之后,分為丹陽和潯陽兩支,繁衍到后來,成為丹陽和潯陽兩地的望族。觀今之陶氏,多源自丹陽、潯陽之望。進(jìn)入近代太平盛世,陶氏后裔繁衍廣布全國大多數(shù)省市區(qū)的城市鄉(xiāng)村,尤以長江下游各地區(qū)為盛,另有九個少數(shù)民族陶姓子孫。泱泱中華,天下陶姓,溯源于陶唐氏,在血緣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堯舜時期,在來源方面,可知最初是來自山東定陶、河北唐縣和河南虞城縣,源流可考。宋代《百家姓》將陶姓系于31位,也說明陶氏授姓特點(diǎn)鮮明,授姓時間早,原委脈絡(luò)清晰,家族繁衍生息較為昌盛。
陶姓圖騰:據(jù)稱“陶”字成型于燒陶制器。陶本作缶、陶,由作陶器者“勹”和陶器“缶”組成。但“缶”又是由“午”和“凵”組成,“午”是玄鳥,“凵”是燒陶的窯穴,意思是玄鳥族人發(fā)明了陶器,就以這種燒陶制器的功德為姓,陶字的“阝”表示窯穴火道。陶姓是魁隗氏炎帝族祝融八姓昆吾嫡傳,始祖陶唐氏。
起源始祖
得姓始祖
唐堯,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為帝嚳次妃陳鋒氏女慶都所生,伊祁姓,名放勛,號陶唐,謚曰堯,因曾為陶唐氏首領(lǐng),故史稱唐堯。在其擔(dān)任部落首領(lǐng)之前,曾在今山東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為職業(yè),其地世稱為陶丘。
源流一:源于伊耆氏,出自遠(yuǎn)古時期堯帝衍居地陶,屬于以居邑名為氏。據(jù)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記載,遠(yuǎn)古時期的堯帝,生于伊,嗣后耆,故稱伊耆氏。堯帝初居于陶(古濟(jì)陰,今山東定陶),以制作陶器為業(yè),官名“陶正”,其地被后世稱為陶丘。后封于唐,為唐侯,故稱陶唐氏。在堯帝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原居地為姓氏者,稱陶唐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陶氏、唐氏,皆為非常古早的姓氏,陶氏讀音作táo。陶氏族人大多尊奉唐堯?yàn)榈眯帐甲妗?/p>
源流二:亦出自唐堯。據(jù)《辭源》所載,相傳堯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東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縣),其后子孫以封地為氏。
源流三:出自虞舜。據(jù)《元和姓纂》所載,西周初年,舜之裔孫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質(zhì)器物制作的官職),其子虞閼承襲父職,其后子孫以官為氏。
源流四: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屬于以職業(yè)技藝為氏。據(jù)史籍《元和姓篡》、《風(fēng)俗通》等的記載,商王朝時期,有七個著名的氏族,分別為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饑氏、終葵氏,都是以陶冶為職業(yè)者。陶冶,即指陶器制作工匠與窯工,原為掌握此項(xiàng)專業(yè)技術(shù),役使奴隸進(jìn)行生產(chǎn)的低級貴族。其時,該七族中即有以職業(yè)為姓氏者,稱陶氏。到春秋時期以后,凡在從事陶器制作業(yè)的職業(yè)工匠、庶民中,皆有以“陶”技為姓氏者,稱陶氏,讀音作táo(ㄊㄠˊ)。
源流五: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時期唐谷避帝諱而改姓,屬于因謚改姓為氏。據(jù)史籍《宋史本傳》、《東都事略·陶谷傳》等記載:宋朝初年有陶谷,字秀實(shí),邠州新平人(今陜西彬縣),原姓唐,為避石敬瑭名諱,改姓為陶,稱陶谷。
源流六:源于己姓,出自夏朝末期大臣昆吾,屬于封邑名稱以為氏。昆吾,原是上古時期一個地名,今史學(xué)界一般認(rèn)為其地最終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東南一帶,為夏王朝末代君主夏桀之臣陶正的封地,這位陶正以邑為命,稱昆吾。在典籍《詩經(jīng)·商頌·長發(fā)》中記載:“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在史籍《路史·后紀(jì)》中也記載:“顓頊娶滕奔氏之女曰娽,滕奔,即勝濆。昆吾者,顓頊之后也。”
源流七:出自他族改姓。滿族陶佳氏、托和羅氏、達(dá)斡爾族吐欽氏、古隆氏,錫伯爾族托庫爾氏漢姓均為陶;今白、傣、京、苗、瑤、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源流八:源于其他各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瑤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陶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陶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
另說堯帝少年智慧,十三歲時就助其兄摯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歲時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稱陶唐氏。堯開創(chuàng)了禪讓制,死后把帝位禪讓給了沒有一點(diǎn)血緣關(guān)系的舜。堯賢明民主,為世所敬重。后世子孫或以技藝為氏,或以封地為氏,稱陶姓。他們尊唐堯?yàn)樘招盏牡眯帐甲妗?/p>
遷徙傳播
據(jù)《姓氏考略》記載,陶姓最初是以山東定陶為發(fā)祥地。周以前,陶姓于史書不顯。春秋時才出現(xiàn)了第一位名載史冊的人物,即以節(jié)義傳論千古的女性陶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陶姓逐漸南移到今河南蘭考一帶,后經(jīng)繁衍發(fā)展,形成了陶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濟(jì)陽郡。
西漢時,有陶舍、陶青出仕長安,而陶青功封開封侯,子孫世襲其職并家于當(dāng)?shù)。兩漢時期,陶姓人逐漸南遷于江蘇、安徽一帶,并在長江之南落籍,如東漢徐州州牧、溧陽侯陶謙即為丹陽(今安徽宣城)人。魏晉南北朝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河南、山東陶姓開始南遷江浙,而原居蘇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贛。此期在江南一帶涌現(xiàn)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東晉大司馬、鄱陽(今江西波陽)人陶侃,其后遷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詩人陶淵明即為其重孫。南朝宋孝昌相陶貞寶,晉安侯陶隆均為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后經(jīng)不斷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眾,子孫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陽、潯陽為其郡望。
宋代以前,陶姓發(fā)展依舊以上述兩地為主源,在江南各地緩慢播遷,并有陶姓一支進(jìn)入湖南。宋代時,陶姓在北方得以發(fā)展,陜西、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帶狼煙四起,陶姓有播遷于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之地者。
明初,陶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山東、北京等地,作為明初另一大移民聚集地的江西瓦屑壩,陶姓北遷安徽、湖北等地,而兩湖之陶姓則隨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進(jìn)而播遷云貴高原。清時,陶姓已廣布全國,并有渡海赴臺,進(jìn)而播遷海外者。
如今,陶姓分布以安徽、江蘇、湖北為多,形成了長江流域地區(qū)高比率陶姓分布帶。在近600年間,陶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qū)別,由東部和南部向華中回遷成為陶姓遷移的主流。
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960—1279年),陶姓大約有16.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2%,排在第八十一位。陶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占全國陶姓人口的44.1%,其次分布于江西(19.1%)、江蘇(11.9%)、廣西(11.9%)、安徽(4.4%)、湖南(4.4%),再次分布于陜西、福建等省。
明朝時期(1368-1644年),陶姓大約近2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1%,排在第七十二位。陶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占全國陶姓人口的24.5%,其次分布于江西(11.7%)、江蘇(11.7%)、廣西(10.9%) 、湖北(7.2%)、安徽(6.8%)、湖南(4.9%),其余的分布于四川、云南、貴州、河北、山東、陜西、福建、廣東、河南、遼寧、山西等省。
近現(xiàn)代陶姓的人口192萬,排在全國第一百零六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6%。江蘇、上海、浙江三省市占23%,湖南、安徽、湖北、廣西、江西等省區(qū)也較多,西南的四川、貴州、云南次之,北方、華南地區(qū)較少。
如今,陶姓列全國83位,人口近280萬。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tài)勢。現(xiàn)主要集中于安徽、云南、江蘇、四川四省,大約占全國陶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西、重慶、湖北、湖南、廣西、河南,這六省市的陶姓又集中了30%。安徽為陶姓第一大省,約占陶姓總?cè)丝?4.5%。
陶姓分布很廣,但分布不均衡。在浙滬、皖蘇大部、河南東南、湖北西部、江西北部、福建北端、云貴桂、川渝南部、湖南西南和東北部、廣東西北、青海東部、甘肅中部、黑龍江西南、吉林、內(nèi)蒙古東部,陶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话氵_(dá)到0.24%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dá)0.5%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5.7%,該地區(qū)居住了大約60%的陶姓人群。在皖蘇北端、魯豫大部、川渝鄂大部、陜甘南部、寧夏、青海東南、新疆西北、廣東大部、海南西部、江西南部、福建中部、內(nèi)蒙古東部、黑龍江東北、遼寧,陶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12%—0.24%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全國總面積的31.7%,該地區(qū)居住了大約31%的陶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