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6-02-29 10:44:26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平姓的來源_平姓起源_平姓的來歷
平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宰相晏嬰的后代,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晏嬰,字平仲,山東高密人,是周簡王姬夷執(zhí)政的春秋中期非常著名的齊國宰相。晏嬰的父親叫晏弱,晏弱的祖上是晏安,晏安是遠古氏族部落領(lǐng)袖陸仲的后代,而陸終是黃帝的嫡傳子孫。春秋中期,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是齊景公姜杵臼手下的三個大勇士,自恃功高,有時令齊景公姜杵臼也頭疼。于是晏嬰用計殺掉了這三個桀驁不遜的勇士,史稱“二桃殺三士”。晏嬰歷任齊靈公姜環(huán)、齊莊公姜購、齊景公三朝,是春秋中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太史公司馬遷將其比為管仲,推崇備至,用“不辱使命,雄辯四方”八個字來形容他的外交活動能力。
在晏嬰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為平氏。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戰(zhàn)國時期韓國君韓哀侯之子諾的封地平邑,屬于封邑名稱為氏。戰(zhàn)國時期,韓國君主韓哀侯,將少子魏諾(魏姥)封于平邑(今山西省臨汾市),他的后裔子孫就以先祖封地為姓氏,世代相傳為平氏。到了秦王贏政十五年(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韓哀侯的后代中,又有一支族人由平邑遷往下邑(今安徽碭山),之后以原邑名為姓氏,稱平氏[2] 。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平賈人,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平賈人,亦簡稱賈人,為西周時期周公旦所設置的官吏名稱,專職負責監(jiān)督并管理商賈市場的平易物價之職,類如當今的國家物價管理局局長,隸屬于地官府司管轄。在典籍《周禮·地官·質(zhì)劑注》中記載:“市中平賈人,今時月平是也。”在《周禮·地官·質(zhì)人注》中也記載:“平賈人,質(zhì)平也。主平定物賈。”
在平賈人、賈人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平賈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平氏、賈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末期商王武丁之子苑侯,屬于復姓省文簡化為氏。在史籍《何氏姓苑》中記載:“有平陵、平寧二氏。”在史籍《姓譜》中也記載:“平陵氏,<史記>曰平陵老之后。”商王朝末期,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68年封其一個兒子文至苑(今河南新鄭),為苑侯,其后代子孫以先祖爵名為氏,稱苑氏。苑氏一族的早期分布范圍,可以從商朝武丁王及以后的商王朝統(tǒng)治范圍來確定。武丁時期商王朝強盛,不斷對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擴大。據(jù)資料記載,其疆界西至陜西城固、山西萬樓永和地區(qū),北至邯(今河北淶易),南至湖北黃坡、江西清江,東至山東曲阜、泰安附近。因此,苑氏族人居住分布很廣,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內(nèi)。在商以后三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中,苑氏的后代又以封官、分家封地、居住遷移等分衍出其他姓氏。據(jù)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黨固傳》中的記載,有許多姓氏皆出自苑氏,其中的復姓就有平陵氏、平寧氏,皆為以封邑名稱為姓氏。古平陵,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舊城秦都區(qū)平陵鄉(xiāng)一帶,苑氏的一支后代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平陵氏。而古平寧,位于今陜西省寶雞市舊城近郊,苑氏的一支后代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平寧氏。
平陵氏、平寧氏的后代族人,多省文簡化為單姓平氏。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秦、漢朝之際官吏平尚書,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平尚書,是從秦朝開始,由秦始皇指名設置的一種供職在帝王身旁的顧問散職官,職當尚書,卻無尚書之權(quán)。平尚書有左、右二人,為當世博學之士,左稱“平尚書”,右稱“奏事尚書”,統(tǒng)稱平尚書,官秩一千二百石。在后世的西漢王朝中期,漢武帝劉徹將平尚書改為“平尚書事”,到了漢昭帝劉弗陵執(zhí)政時期,又改稱為“給事中郎”,相當于今天的顧問委員會正、副主任之類。
在平尚書、奏事尚書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平尚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平氏。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平準令,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平準令,氏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所設置的官位,隸屬于大司農(nóng)管轄,屬下有平準丞、平準中士等,專職負責管理、調(diào)節(jié)國家的市場物價。在史籍《史記·平準書注·索隱》中記載:“大司農(nóng)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于京都,故命曰平準。”平準令的官秩原為六百石,南北朝時期為正八品,隋朝時期為正六品,唐朝時期為從七品。
在平準令、平準丞、平準中士等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平準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平氏。
源流七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廷尉平,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廷尉平,亦稱庭尉平、左右平,為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設置的官位,為廷尉三官之一,即廷尉正、廷尉平、廷尉監(jiān)。廷尉平為廷刑官,與廷尉正、廷尉監(jiān)一起長官斷決疑獄。廷尉平實際上是專門評議罪案量刑程度的官吏,廷尉三官皆隸屬于大理寺。在史籍《史記·張釋之傳》中記載:“廷尉。天下之平也。”在史籍《前漢·百官表》中也記載:“宣帝地節(jié)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在廷尉平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平氏。
源流八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時期官吏平章事,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平章事,是唐朝初期由唐太宗李世民設置的一種高爵位官稱,起源于唐朝開國大將李靖。唐朝貞觀八年(公元634年),著名的大將軍、仆射李靖因病辭位,只是每隔三、兩日至中書門下坐一坐,審閱平國之奏章。唐太宗為其特設“平章事”之官爵。在史籍《新唐書·百官志》中記載:“貞觀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辭位,詔疾小療。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唐朝中期以后,凡具備行使宰相之職能者,皆在其本官之名以外加“平章事”官銜,方能實際行使宰相之職權(quán)。到了宋朝時期,特設“平章軍國重事”之官名,專以年高望重的大臣承擔,地位在宰相之上。后西夏、遼國、金國、蒙古汗國、元朝皆仿設其職,在中央政府評職為“平章政事”者,皆為地方行省政府中的最高長官。
在平章事、平章政事、平章等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平章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平氏、章氏。
源流九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太宗英文皇帝窩闊臺長子元定宗簡平皇帝貴由的后人,屬于避禍改姓為氏。該支平氏,出自元朝太宗英文皇帝窩闊臺的長子、元定宗簡平皇帝貴由的后裔。窩闊臺逝世后,其國內(nèi)憂外亂,三年無君,后人深受迫害,只好東渡黃河移居到河北邯鄲地區(qū)。后因戰(zhàn)亂,再次西遷至今河南省焦作市的博愛縣一帶地區(qū)。明朝洪武年間,該支族人為了避免朝廷的迫害,統(tǒng)一改漢姓為平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蒙古族平氏,后因黃河流域頻繁水患而被迫西遷至今山西省的臨汾地區(qū),后又轉(zhuǎn)入陜西省興平市小阜村一帶定居至今。
源流十
源于滿族,出自明朝時期黑龍江女真額勒赫氏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額勒赫氏,滿語為Elhe Hala,漢義“平安、康泰”,世居綏分(今綏分河上游地區(qū))、薩哈連烏拉霍通(今黑龍江璦琿)、黑龍江沿岸等地。
清朝中葉以后,滿族額勒赫氏多冠漢姓為平氏、康氏、安氏等。
源流十一
源自回族,根據(jù)有關(guān)碑刻記載明建文年間,有蒙古族兄弟二人,老大布彥不花,老二布呼爾皈依伊斯蘭教,跟隨燕王朱棣南征北戰(zhàn),立下汗馬功勞,朱棣稱帝后封二人為“千戶”,賜姓平,分取名毅良、毅清,并在保定平嘉胡同建造府第,就是人們后來就俗稱平家胡同。平家二兄弟不僅善于馬上征戰(zhàn),而且精通跤術(shù)。
源流十二
源出陜西平姓,本支為大元太宗英文皇帝窩闊臺長子定宗簡平皇帝貴由后人。帝崩,是國內(nèi)憂外亂,三歲無君。后人深受迫害,東渡黃河移居河北省邯鄲地區(qū),后因戰(zhàn)亂,西遷進河南博愛縣。至大明洪武年間,族人不堪迫害漢姓為平。黃河發(fā)水,西遷至今山西省臨汾市,后入陜西省定居。
分布
平氏人口總數(shù)約16萬,在中國的大陸與臺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九十五位。平氏族人后來在河內(nèi)郡(今河南沁陽)發(fā)展成望,世稱河內(nèi)望,故河南魯山有平莊村。
春秋時期,齊國有名相晏嬰,字平仲,他當時輔佐齊景公,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他人雖然很矮小,但是卻足智多謀,他的子孫后代以這樣一位祖先為榮,就以他字中的“平”為姓。因此,這支平姓起源于晏姓。
戰(zhàn)國時期,韓國國君韓哀侯有一個兒子叫“喏”,他受封于平邑(今山西省臨汾),他的子孫后代就以封地名“平”為姓。這支平姓起源于韓國的公族之姓,姬姓。平姓后來在河內(nèi)郡發(fā)展成望族,世稱河內(nèi)望。路史云:“韓哀侯少子□,食采平邑,因以為氏。”《姓氏考略》載:齊相晏平仲之后,以字為氏。平姓望居河南省沁陽一帶。
今河南、江蘇、安徽、河北、浙江、山東、陜西、山西、內(nèi)蒙古、福建、湖南、江西、廣西、廣東、香港、北京各省區(qū),均有平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