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6-02-29 10:43:49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皮姓的來源_皮姓起源_皮姓的來歷
起源
皮(pí)姓,起源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卿士樊仲皮,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史籍《風俗通義》及《元和姓纂》記載,西周初期,魯獻公姬具的次子仲山甫,曾輔佐周宣王姬靜(姬靖)中興周王朝,因功受封于陽樊(樊邑,今河南濟源)。根據(jù)史籍《元和姓纂》的記載,“皮氏為周卿士樊仲皮之后。”而樊仲皮,就是建立樊國的那位仲山甫的后裔,曾承襲祖職,擔任過周王室的卿士。樊仲皮,名姬樊,字仲皮,由于在當時樊氏家族中排行老二,不能成為樊國的繼承人,因此他被分封在今山西省的河津縣一帶,后人就以他名字的末字來號稱其地為“皮氏邑”。到了秦朝時期,秦始皇干脆就將該行政地域定名為皮氏縣。在樊仲皮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或先祖之字為姓氏者,稱皮氏,為該支皮氏一族的最初之源。該支皮氏后來在天水郡(今甘肅天水、榆中一帶)發(fā)展為望族,并融合了許多北方游牧民族,是為運城皮氏,又稱天水皮氏、榆中皮氏、隴西皮氏等。
皮氏族人大多尊奉樊仲皮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戰(zhàn)國時期鄭國大夫子皮,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史籍《姓譜》記載:“出鄭大夫子皮。望出下邳。”春秋時期,鄭國的貴族大夫中有個人叫子皮,為執(zhí)政上卿子展的兒子,接替父親為執(zhí)政上卿,是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臣、相國。
在子皮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字為姓氏者,稱皮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皮氏后來在下邳郡(今江蘇邳縣下邳故城)一帶發(fā)展為望族,因此又稱下邳皮氏。
分布
皮氏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與臺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八十五位門閥。當代皮氏人口在中國大陸人口約14萬左右,屬于人口稀有姓氏之一。
到了漢、晉、南北朝之時,皮氏族人已嶄露頭角,出了不少歷史上知名的杰出人物,東漢時期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計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南北朝時北魏王朝中的名將皮豹子,北齊時以善于騎射見稱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學者皮元等。
皮氏望居下邳(今江蘇邳縣下邳故城)、天水(今天甘肅天水、隴西以東地區(qū))。
湖南益陽沅江皮氏一支在明朝景泰二年從江西省吉安府遷沅益,始祖為皮順彝,現(xiàn)子孫繁衍六千余人,堂號“天水堂”,因出自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后,自稱鹿門家風。益陽沅江皮氏族人在湖南湖北廣為繁衍。
湖南澧縣皮氏一支在明朝洪武二年從江西省吉安府遷澧,始祖為皮華五,現(xiàn)子孫繁衍四千余人,堂號“天水郡”。從清光緒十七年修譜以后,未統(tǒng)計人口發(fā)展情況,據(jù)說曾準備續(xù)譜,因國難當頭,難以為繼,只好作罷。
湖南湘鄉(xiāng)縣皮氏自江西豫章臨江府清江縣古亭團堂云溪江遷入,清嘉慶初年(1796年)遷至南熏鄉(xiāng)茶子坳(現(xiàn)湘鄉(xiāng)市白田鎮(zhèn)仁厚村花屋里)生息繁衍,曾祖--皮文章(1822年辭世),家族歷經(jīng)200余年,子孫最盛時上千人;目前在湘鄉(xiāng)縣境內(nèi)以白田人數(shù)最多。
重慶墊江皮氏一支先祖居天水郡(今甘肅天水、陜西北部一帶),繼后在豫章郡等地(今江西)耕讀繁衍,直至宋太祖元處,皮遠修率部份族人由豫章遷居湖北的麻城、孝感等地。明朝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皮思明、皮思通奉旨由黃州(今湖北黃岡)率眾族人溯長江入四川。
山東莘縣古云鎮(zhèn)皮氏一支大約有一千多人;江西吉安市吉水縣皮氏一支有完整的族譜;湖北省宜昌市皮氏一支也有完整的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