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12-14 23:05:29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小幸運
土葬
土葬是我國最古老、最普遍的葬儀形式。已知最早的土葬是舊石器時代的北京山頂洞人。 由于宗教的影響,古人普遍承認陰間的存在。為了使死者在陰間有個安定的歸宿,常要給死者穿上干凈的新衣,為了讓死者在陰間有房子住,棺材和墓室也就應運而生,地上的墓丘也越修越大。古代,下層社會人民的埋葬地,稱為“義冢”,因為墳墓大小不一,墓與墓間的距離也沒有定制,比較混亂, 所以又稱為“亂墳崗”。統(tǒng)治者的墓地則演變?yōu)榧易迥沟。古代的家族墓地是維護社會倫理道德的一種方式。
火葬
火葬在我國也已有大約4000——5000年的歷史,在甘肅臨洮出土的陶器中發(fā)現(xiàn)有骨灰,說明火葬在原始社會已經開始了。有文字記載的火葬最早見之于先秦時期的文獻,《墨子》、《列子》、《荀子》中都有記述。如《荀子》“大略篇”說:氐羌的俘虜,不擔憂其被捆綁系累,而擔憂死后不被焚燒。當時,火葬是西北地區(qū)游牧民族的習俗。火葬的普及,是在佛教從東漢時期傳入我國后,僧人和信徒都實行火葬,逐漸影響到全國。唐、五代、宋、元時期, 民間火葬比較普遍,尤其風行于江南各省。瘟疫流行之后死人太多,或貧賤之家無錢又無地埋葬時往往如此。
天葬
這是西藏及臨近地區(qū)十分盛行的一種葬法。大約始于十世紀,藏人死后,一般用牛馱到天葬場, 將尸體仰面平放,由喇嘛念經超度,燃燒樹枝使靈魂隨輕煙升天,同時引來蒼鷹和烏鴉,喇嘛用刀在死者身上劃開皮肉,然后由天葬師將尸體分解,以尸肉飼喂蒼鷹和烏鴉,待蒼鷹和烏鴉吃完尸肉,又將死者的骨架和顱骨打碎,拌上血水糌耙,讓蒼鷹和烏鴉把尸首吃得一點不剩最好,證明死者已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如果不曾吃完,則說明死者罪孽深重,將墮入地獄。 天葬時喇嘛不停地念經,家人跪在一旁,向天禱告,祈求亡人靈魂升天。甘肅地區(qū)的天葬,略有不同,死者的尸體放在一塊大石頭上,由親人把尸體的衣服脫去,喇嘛念經后即離去,過幾天再來看,如果尸體已經被蒼鷹和烏鴉吃光,就證明死者已經升天,然后就地堆石壘墳。